杭bifa·必发全站州创业者的“四件外套”

      |      2025-03-15 22:12:30

  这个春节前后,“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bifa·必发全站。在DS创始人梁文锋为数不多的公开照片中,他总是身穿一身蓝色西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金融背景。相比之下,理工科出身的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公开场合大多是一身运动装,技术宅男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杭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从程序员的格子衫、运动衫到金融和海归精英的西装革履,从学院派创业者的长衫到科研人员的白大褂,每一件“外衣”都承载着独特的行业文化与创新精神。

  透过服装能直观感受到杭州创业创新群体的丰富度。长久以来,杭州的创业江湖有“新四军”的说法。它包含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每棵大树都在创新基因的涌动下,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全球有影响力的商帮+全球有影响力的高校+全国海外人才流入率最高,构成了杭州创业生态得天独厚的优势。

  超越服饰本身,格子衫已成为程序员群体的精神图腾。其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无疑是最佳代表,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是他的标志。

  尽管格子衫和直男、不修边幅等刻板印象绑定,但程序员们通过自黑解构偏见,用实际贡献证明:格子衫之下,是改变世界的逻辑与热情。

  AR眼镜领军企业Rokid创始人祝铭明,曾经是阿里巴巴 M 实验室的带头人,创业当老板多年,写代码依然是他的心头好。今年春节期间一个人偷偷加班在GitHub上完善开源微内容操作系统。他说:“写代码就是最好的休息。”

  杭州的“格子衫”创业军团很多来自阿里系。上月,《2025阿里校友创业榜》新鲜出炉,共有537家企业被收录,其中人工智能和企业服务最多。杭州毫无疑问是阿里人创业的首选地。

  曾任阿里人工智能实验产品和运营总经理,带队研发“天猫精灵”的杜海涛,现在的身份是西湖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另一家最近风头正盛的具身智能企业——有鹿机器人的创始人陈俊波,在阿里工作了13年;阿里资深技术专家孙林君创办了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实在智能;阿里曾经最年轻的技术总监杨仁斌主攻AI教育,新一代AI辅学机不久前刚上线……

  在成立深度求索前很长一段时间,梁文锋创立的幻方量化是一家金融企业,依靠数学与人工智能进行量化投资,立志成为世界的量化对冲基金。在金融领域研发 AI 模型,没想到研发出了最“好用”的AI大模型。

  除了金融人士,穿西装的创业者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海归人才。从2015年开始,杭州每年都要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吸引全球超1.2万个项目参赛,近400个项目在杭州落地创办企业,注册资金超过30亿元。

  2015年,首届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斯坦福博士毕业归国的王孟秋凭借“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融合技术”项目一举夺魁,零零科技正式落户杭州,公司主营运动相机,是比手机更轻、能够在手掌完成起降、空中完成自动跟拍的飞行相机。

  同为斯坦福的校友,杨龚轶凡比王孟秋回国晚几年。他曾是Google芯片研发核心团队唯一的华人Leader,专注于TPU芯片的研发。

  落户杭州滨江5年不到的时间,他领导的中昊芯英就发展成为AI芯片准独角兽企业,其全自研GPTPU架构的高性能TPU芯片“刹那”及人工智能服务器“泰则®”在芯片领域大放异彩。

  正如“杭州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所说,“杭州政府部门不仅有诚意,而且真的重视技术、尊重人才。”

  今年春节,除了主会场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穿着东北大花袄跳二人转火了之外,云深处的四足机器人也参与春晚非遗会场的节目录制,创始人朱秋国是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副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在杭州的创业版图中,浙大系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这些创业者总是兼具学者与企业家双重身份,“长衫”代表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产学研融合的探索精神。

  就拿热门的机器人赛道来说,除了云深处,之前闪耀数贸会的球形安防巡逻机器人来自逻腾科技,创始人王酉是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博导。他说,高校的科技成果不应该只放在抽屉里,“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的才是好猫。”

  研制出首个浙产AI卫星的杭州地卫二,前不久刚刚成为首个入选探月工程的中国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同时也是浙江大学望江山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王春晖。

  学术派创业者将实验室的严谨带入商业战场,既追求技术突破,也注重社会价值,同样成为杭州硬科技赛道的中坚力量。

  杭州的高校也不只浙大。90后王兴兴是浙江宁波人,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王兴兴是典型的浙商,敢想敢拼,大学里就开始死磕四科四足机器人,毕业后曾短暂在大疆工作过,2017年在杭州创办宇树科技。

  游戏科学在《黑神话:悟空》立项后,也选择把公司搬到杭州的艺创小镇,除了这里环境优美、政策给力,另一个理由是离中国美院很近,这里也是美术总监杨奇的母校。

  和穿长衫的老师有些类似,另一个人群则是白大褂,这个人群以西湖大学等科研机构为代表,尽管他们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其研究成果为杭州创业生态提供。

  这些创业者以实验室为阵地,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合成材料等领域攻坚克难,如西湖大学曾安平院士团队、浙江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等科研力量,通过交叉学科研究推动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

  不久前,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这两种不同口味的“蛋糕”叠在一起,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

  早在2022年,王睿实验室从云栖搬至云谷,他找来三个博士生,正式启动两端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的研发工作,寻找“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

  在生物医药领域,华东医药与浙工大共建合成生物学研究院,直接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孵化出珲达生物等企业,其抗癌原料药纯度达99%,产值两年破亿。

  前两天,浙江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选在了余杭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余杭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个项目建成后,穿白大褂的研发者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在同一幢楼里交流解决技术问题,将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瓶颈,极大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

  在杭州,不同穿衣风格的创业者们总会在某一个地方不期而遇,白大褂与格子衫时常“隔空对话”,科研突破为应用创新奠基,市场需求又反向推动技术迭代。也有同一个人在两件衣服中无缝切换,平常可能热衷于写代码,拜访客户时为显重视又是西装革履。

  杭州的“四件外衣”也不仅是职业符号,更折射出城市创新生态的多元性与包容性。格子衫的务实、西装的前沿、长衫的积淀、白大褂的求索,四件外衣互相影响,背后是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这四股创业力量不断交织,迸发出的创业活力。

  浙大校训(求是创新)里就有个“创新”。一个月前,第三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咨询服务机构“创指数”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数榜”,浙大连续三年霸榜。

  阿里系的创业基因可以用马云的一句话来概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就阿里本身而言,成立以来已经在内部孵化出了淘天、蚂蚁集团、阿里云、菜鸟等深度影响中国商业生态的科技公司。他们培养了大批有技术又懂商业的创业人才,散落在杭州各个角落。

  浙商的创业创新意识自不用说,连创业精神(四千精神)都被高度提炼,背后是无数段引为佳话的商业传奇。海归派大多深受硅谷的创业精神熏陶,勇于创新、敢于竞争,能快速实现新技术在本地的生根发芽。

  支持他们的杭州政府也以创新闻名。西湖的免费开放被视为政府侧互联网思维落地的样板,全国最早推出12345市长热线和因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应运而生的“浙里办”都是用技术搭建沟通、办事渠道,杭州也是全球率先给城市安装上大脑的城市之一……

  因为尝到了创新的甜头bifa·必发app,政府也愿意拿出优质的资源,邀请企业一起想点子,或者帮助企业想办法做创新落地。

  最具代表性的是支付宝的扫码坐车(地铁),停车过闸的无感支付最早在杭州做实验,后来推广到全国;政府从刷脸支付汲取灵感,和蚂蚁团队共同推出了“刷脸提取公积金”——据说过程中,参与的公务员每晚比程序员都睡得晚。

  这种政府端和市场侧的创新共振,最后变成互相成就,通过彼此的相信和看见不断强化,成就了“六小龙”和如今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