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市场经济的步伐,长期以来,一批批句容企业家,尤其是“创一代”,他们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企业家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句容日报开设“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栏目,旨在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推动企业不断壮大成长,为句容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红棉衣的乳白色大翻领上细密的针脚踩出手作的精致,内搭黑色中领打底衫与下身黑色直筒裤同色呼应,突显“红黑配”的经典,12日上午,一马先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凤穿一身“一马先”跃入记者的镜头。
张秀凤43年前就有了穿戴自己企业产品出席各种场合的自信。那年,谁也没想到一个从上海学徒归来的22岁姑娘能搅动句容乡镇服装行业的“一池活水”。
当时宝华服装厂的现状是:十几个工人挤在三间房里加班加点赶制劳保用品,挣着一个月三十元的“死”工资。张秀凤的到来,让厂子“活”了。她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制衣技术,还带来了从大城市习得的市场敏锐度。
两年后的1983年,她凭出色业绩赢得了厂长的位置。从生产者到管理者,她紧贴时代发展脉搏,以技术自信博取市场垂青,从粗布素衣到企业工装,从劳保用品到热销时装,从涤纶棉布到高端毛呢……订单源源不断。与订单一起暴涨的还有员工的待遇和人数,1986年,服装厂的员工增至200多人,待遇3年翻了10倍,涨到月薪300元。张秀凤的创业奇迹让她在业内炙手可热,这一年,她的名字也金光闪闪地印在了“江苏省劳动模范”的光荣册上。
1996年新年伊始,立在服装行业高光处的张秀凤还不知道华彩渐失的句容市一马先集团正在30公里外的句容城区等她。一个月后她带着党组织的厚望和一纸调令离开梦想开始的地方奔赴“一马先”bifa·必发登陆。
上班的第一天,迎接她的不仅有“一马先集团、一马先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等一串头衔,还有如约而至的“大军”。这一刻她才知晓,集团已经拖欠工人三个月工资、负债8000万。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无路可退的张秀凤选择迎难而上,重组集团、稳定企业、发展生产。三个月后,“一马先”重回正轨。从乡镇企业到市属集团,压在她肩上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
2000多名职工亲眼目睹这个在服装厂创下一个奇迹的女人,在“一马先”又创下了另一个奇迹。这样的“领头羊”大大增强了他们加油工作的动力。
张秀凤从来不承认自己能创造奇迹,“这几十年我们一浪浪地闯过来,靠的是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支持”,这一强大“依靠”是她放手拼博的底气。
“时代在变,‘一马先’也在变,我们的‘小针脚’与‘大时代’的较量,凭的就是产业革新和精准研判”,张秀凤指着车间内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说:“无缝针织机、自动裁剪机、拉布机……市面上只要有新设备,我们就不惜重金地上线”。
张秀凤引记者来到一条智能生产线旁看电脑操作,一块口袋布仅用一两秒时间便自动缝合在牛仔裤上。“别听外面鼓吹服装行业已经全自动化,至少现在还没有实现,机器人只能实现这种模块的自动化,人工必不可少”。
在同一车间,电动缝纫机上飞针走线的女工也曾担忧飞速向前的科技车轮会把人工淘汰,张秀凤公开承诺:“工资不变、待遇不少、员工不减”,一颗定心丸下肚,女工们一心放在了精进自己的手艺上。
“机器读不懂服装设计图,人才读得懂,我们的这些工人厉害呢,给一张图,不管多复杂的设计,都能高度还原,让设计方满意”,在激烈角逐的行业蓝海里,“一马先”凭着“人工”这一核心竞争力稳稳地掌着舵。
不了解张秀凤的人都以为她是个守着传统产业的“传统人”,事实相反,她一直胸有成竹地站在行业的浪尖上,俯瞰“时新”与“潮流”,看着它们一浪浪地来,又一浪浪地去,沉淀下来的是洞察行业的经验。
“直播带货是当下的潮流,我们的年轻团队也曾对此信心满满,我给了50万让他们去试”,尝“新”的结果张秀凤早就预判到,但她不说。“时代洪流中的层出不穷,千句忠告抵不上撞一次南墙”,张秀凤从不拒绝潮流bifa·必发,也不打击创新,甚至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去试水,她相信这样攒下的经验是无价之宝。
每个人都是“大时代”里的一粒“小针脚”。一家制衣企业40多年的风雨创业路上,“小针脚”与“大时代”的磨合与较量从来没有停过。
2025年对“一马先”这样的外贸服装企业来说又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张秀凤一笑释怀,抛出一句:“各种应对预案已做好,见招拆招!”,她说,这自信是祖国给的。